769 左右互搏-《不明不清》


    第(2/3)页

    但被景阳皇帝搞了几年御前会议,君臣都坐在一张桌子上面对面谈事情,谈不清楚不算完,还不许借事攻击政敌,慢慢的也就不再说话绕大圈子了。

    “眼下皇太极在山海关外陈兵数万,摆出一副大举西进的样子,怕是与林丹汗西进攻打喀喇沁部有关。但臣也不知道哪边是虚哪边是实,最好还是陈兵不动、隔岸观火,以免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北方边关有了战事,做为陆军都督肯定是要发言的,而且不能拖太后。李如樟挺爽快,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也不瞎猜。态度嘛,比较保守,不愿意为了蒙古人之间的内战死伤大明陆军。

    “都督所言极是!臣也以为不要轻举妄动,就算要出兵相救也该等他们双方鏖战许久、精疲力竭时再加以援手。既打击了蒙古左翼的嚣张气焰,也可消弱蒙古右翼的实力,对大明有百利无一害!”

    看到军方两位大佬都表明了态度,兵部尚书王在晋也不得不说几句了。海军都督王昇还没发言?还是算了吧,这事儿根本与海军无关,非要等,最终肯定会被皇帝出言奚落。

    “……”剩下的总参军机们只是默默的传看着战报,然后用余光关注着皇帝的表情,没谁再想发表意见了。主要是专业太不对口儿,皇帝又极其不喜欢听套话,此时沉默是金最合适。

    “……众卿都言之有理,也都略有偏颇。来,看看这里。辽东、蒙古左翼和右翼,从山海关一路向西绵延几千里,都是属于他们的领地。

    这些部落虽然人口稀少,却善骑射,来去如风。如果大明只关注防御,就要时时刻刻应对几千里边墙、几百个关口,所需兵力将是现在的十倍不止,每年的耗费也将极大。

    朕之所以要不顾安危、以御驾亲征为诱饵,一举剿灭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两部叛乱,并不是真要与顺义王和白洪大台吉世代交好,而是为了让宣府到兰州的防御压力降到最低。

    这样一来不光可以大幅消减边军,节省大量粮饷,还可以为新军训练腾出时间。等朕手里再多十万新军,北方边患就可以彻底解决了。

    只可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朕的这些算计显然没有瞒过林丹汗和皇太极,他们知道越拖下去形势越不利,所以要想办法打乱朕的部署。

    直接攻击山海关显然不是个好选择,陆军依仗高墙坚城可以轻而易举的御敌于外。绕路喜峰口、古北口突袭,本来是不错的选择,会让朕手里原本就不太多的兵力疲于奔命。

    但年初的时候朕想了个办法,把这個大漏洞给补上了。随着富峪城大体完工,不管是从东边还是北边,想穿越群山突然出现在边墙附近已经不太可能了。而想毁掉富峪城,付出的代价恐怕和强攻山海关差不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