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锦囊妙计-《不明不清》


    第(2/3)页

    好消息是同样倒霉的不止你们,李之藻、赵士祯等人很快也会步后尘。而李贽、袁可立、袁应泰等人早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

    其实洪涛早就知道机械厂的情况,只需和叶向高打个招呼,再让王安私底下走访一些官员做出暗示,徐光启和王徵的压力就会去掉七八成。

    但始终没去做,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苦苦支撑不吱声也不表态,直到无法忍受提出了请辞要求才召入后宫耳提面授,是不是有点晚了?

    怎么说呢,按照洪涛的理论一点都不晚。他崇尚挫折教育,认为不管是谁,想成功之间必须遭受折磨,越是痛彻心扉,越锻炼意志和品格,也记得越深刻。

    万一扛不住被压垮了咋办?两个字,取舍。这种考验不光是对属下的检验,也是对自己的锻炼。能通过的才是有用之才,通不过则说明人格缺陷太严重,即便天赋再好不能重用。

    将来的摊子会越铺越大,他们都必须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自己没精力、没能力再事事躬亲了。和眼下的考验相比,以后的压力会更大、局面会更惊险,过不了这一关的只能放弃了。

    “……臣愿效仿李总督袁总督,为陛下为新政肝脑涂地!”话已至此,王徵就算再一根筋也该听出点意思了。正好手里还端着酒碗没放,一仰头先喝光,再行稽首礼表明态度。

    李贽和袁可立这两位在朝中已经是新政的代名词了,虽然褒贬不一却名噪一时,不出大意外的话,将来在史书上肯定也得有浓重的笔墨。一想起能和这两位封疆大吏平起平坐,年轻的心中必然是憧憬大于惶恐的。

    “陛下是否还有锦囊妙计可供微臣仔细参详?”徐光启也听明白了,但没这么激动。

    关于自身命运他早就看明白了,就算皇帝不说也只能像李贽那样一往无前,根本没退路了。所以此刻表态并不关键,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才重要。按照以往的经验,皇帝肚子里肯定已经有了对策,不用白不用。

    “两点!第一,马上扩建机械厂。一来可以堵住他们嘴,二来也要为成立单独的军械厂从人员和场地方面做好铺垫。不光要建,还要大建特建,产能至少要提高五倍以上才合格!

    第二,开办机械学堂,对外招收学员,从最基础的代数几何教起。只要识字且身家清白者,通过考试皆可入学,一切食宿就学费用全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