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 工厂和民风-《不明不清》
第(2/3)页
其次民间也是徒劳无功,造船厂自打建立之初就被荷枪实弹的海军给严密看管了起来,距离一里之外就有岗哨盘查,凡是没有造船厂腰牌的人一律不准靠近。船厂里更有锦衣卫百户驻扎,寻常老百姓真惹不起。
但有人不信邪,组织了一百多号家丁和村民,打着破坏风水侵占祖坟的名义试图冲卡阻挠,结果当场就被穿着黑衣服的海军士兵用火铳射杀了二十多人,剩下的立马屁滚尿流四散奔逃。
不等这些人去官府向父母官哭诉告状,凶神恶煞般的锦衣卫就先登门了。凡是参与者全都抓起来送入县衙大牢挨个审讯,若不是朝中有人向皇帝求情,全得按照暴民论处。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恕,从今往后造船厂的青菜、肉食就得由这几家地主负责提供,具体是自己种还是从其它村子买管不着,按照数量定期送过去,该多少钱给多少钱,一次一结。
自打那次之后就再也没人敢打造船厂的主意了,但也绝不往前凑,即便造船厂在县城里贴出告示招募人手,应征者也寥寥无几。
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要利益足够多,人就有勇气面对死亡。随着造船厂一天天扩大规模,在厂区里工作的人数也随之越来越多。
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除了必要的食宿之外总得有点额外需求,比如说喝两口、买点好吃的解解馋、听听戏什么的。而这些需求都是厂区里的食堂、学堂无法提供的。
可是造船厂有锦衣卫和海军士兵把守,不光外人不能随意进入,内部的人也无法随意外出,该怎么解决工人们日益增长的正常需求与规则之间的矛盾呢?
要不说袁可立是皇帝的第一宠臣呢,人家靠的真不是嘴皮子,而是实打实的办事能力。这些小事儿在他眼中根本无需直达天听,轻而易举就给解决了,三个字,生活区。
袁可立亲自出面找了上海县的县太爷,先晓之以理,道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再拿出皇帝亲军的名头一顿施压,然后就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当然了,由造船厂出工出料,为县太爷小舅子造两艘双桅快船是正常的生意往来。人家也不是不给钱,三十两银子一艘。价格是低了些,可造船厂正好有一批下脚料,扔了也是浪费,三十两足够工钱了,事情就这么巧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