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 新时代的开启-《不明不清》


    第(2/3)页

    然后赵士祯才一头扎了进去,在四五年的时间里一门心思的琢磨着如何让火帽更安全更实用,才有此一难。

    什么文正、文忠、太师、太傅之类的虚名已经不足以表彰他和他们这类踏踏实实的技术官员对国家的贡献了,做为权力的最大受益者自己必须要知恩图报,也必须给与他们足够的荣耀。

    当皇帝穿上衮服为一名官员的灵柩亲自送行时,这名官员基本也就到达仕途的顶峰了,待遇和皇家的列祖列宗以及老天爷齐平。赵士祯不光得到了,还配享太庙、铭刻功德碑,风光一时无二。

    有了他的先例在,会让更多技术官员愿意沉下心埋头钻研。因为即便做到了人臣的权力巅峰,也不见得能获得这么多死后的殊荣。

    按说转过年,该有新年新气象,结果正月还没出呢,户部尚书赵世卿也病入膏肓了。派去了几位太医诊治,全都无力回天。这位纯粹是阳寿已尽,不到一旬就油尽灯枯了。

    对于赵世卿,洪涛既不反感也不喜欢。他算是古代文人中的一类代表,工作完成的规规整整,但也别指望有什么突破。面对新事物接受的比较慢,却也不太抵触。面团一般的性格,不出错也不出彩,修身齐家勉强,治国无望。

    文懿,洪涛在谥号上也没吝啬,评价还算比较正面。挪用户部白银放贷严格说算贪腐,可账目却打理得井井有条,并无大亏空,也算敬业。人孰无过,在这个年代里能做到如此地步,说成清廉奉公也不算过。

    接下来兵部尚书王象乾和礼部尚书杨廷筠先后在二月份病倒了,再加上三四位巡抚、布政使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无法坚持,先后上疏请辞。一时间朝廷高官好像得了传染病,成批成批的倒下了。

    但这次真不是有人在暗中合纵连横故意撂挑子给皇帝出难题,经过锦衣卫和东厂的调查绝大部分都是真的干不动了。

    仔细想想也对,景阳皇帝登基已经十余载,而这批臣子大多还是万历朝的,能辅佐两位皇帝且得到善终,应该算喜事。

    随着这批人的离去,万历皇帝留下的政治遗产或者叫政治格局也基本走到了尽头。而新皇帝培养提拔出来的政治新人则陆续走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大规模新老交替。

    吏部左侍郎杨涟迁进刑部尚书、吏部考功司郎中顾大章迁进左都御史、吏部右侍郎杨嗣昌迁进礼部尚书,原兵部左侍郎王在晋升任尚书,李天经接任因病告老的郭子章升任海关总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