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史上最强崇祯》


    第(3/3)页

    这报纸是个好东西,不仅让百姓逐渐看清东林党人皮之下的真面目,也让他们足不出城就能了解到最近几日天下间发生的大事小情。

    毕竟报纸这玩意儿以前谁也没整过,起初崇祯皇帝和王承恩过于急于求成,把刊行时间定的太快,发出去之后才意识到出了问题。

    上一期的报纸刚发出去没多久,有些偏远地方的人们甚至还没拿到手,京师这边的百姓就已经在读下一期了,两极分化实在是有些严重。

    而且从另外一个方向上来说,报社后面虽然是网罗天下情报以及各种密探的东厂,但关于那些士子们的消息却也不是那么好搜集的,按这个刊行速度下去,不出半年,东厂也就没什么能发出去黑东林党的事了。

    这样可不行,需要循序渐进,一直慢悠悠的黑着才有效果。

    后来,崇祯皇帝将报纸刊行时间定在七日一期,这才是解决了之前的所有问题,不过却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在裁撤各地驿站和驿卒之后,报纸的传播速度明显不是很快,七日的时间,也就能从京城传到南京,至于偏远一些的地方,路上就不知传到哪儿去了。

    报纸在传播上有问题,这种事不大不小,就不是崇祯皇帝需要亲自操心的了,王承恩自己个儿也不好意思去麻烦皇帝,自然是想办法全都给摆平了。

    首先,李有成去南京就是他的意思。

    一方面是把人明目张胆的放在东林党老巢,意图恢复东厂在江南的威权,也好替皇帝更好的监视,另一方面,也是王承恩秘密授意李有成,让他在南京把皇家报社的第一件分号搞出来,到时候直接飞信传话,分号刊印,也是方便得很。

    其次,王承恩在考虑重设驿站的事儿,这东西虽然让朝廷每年开支多出几百万两,但却是一本万利的事儿。

    直到这个时候王承恩才意识到,当初裁撤驿站,就是个最智障的决定,不然小李子可能到现在都在送快递,又哪有什么西北的战事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