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史上最强崇祯》
第(2/3)页
除一甲前三名之外,一甲其余“举人及第”者,基本都直接留在京内各部院衙门任职,二甲“举人出身”者一样被留在京内,其余二甲以及三甲众人皆被分派往京畿各处任职。
说来也是有意思,此次文武科举选出来的,武生全部留在京城皇家武学院进修,没一个出京城的,文士也差不多,有一半都直接在京任职,剩下一半也是前往京畿各州府县衙门有司补缺,没有一个被派去江南和其它省份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一甲第一名夏完淳直接进内阁辅政,其余那些举人虽然多是七品八品的小官,但往往是位低职重,一旦升迁,很容易就能变成“位高权重”。
......
崇祯十九年五月上旬,调查的京师官员人数籍贯等结果被户部呈交于冬暖阁。
上次核查是在崇祯十年六月,京城六部翰林院等各有司衙门,官员人数在京九万六千七百零四人,这个数字已经让当时听到的崇祯皇帝吃了一惊。
眼下崇祯十九年倪元璐主责重新核查在京官员,更是让崇祯皇帝不敢相信。
据户部呈报,截止崇祯十九年平五月,京师内各大小部院衙门官员十二万三千六百零五人,崇祯皇帝听到之后,心中怒骂,真是一群蚁附吸血之辈!
要知道,现在的北京城总共百姓人口才有多少,二百万不到!
这二百万不到的人,要养着快十三万的官,稍微算一算,比例几乎接近十人养一人,这么多的官,大多数都是尸位素餐之辈,真正派上用场的有几个?
要是让这些官拿着刀上战场,一下子就能拉起十几万大军来,当然,这十几万大军上战场唯一的可能就是一触即溃,就连流贼都打不赢。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将户部的奏本摔在御案上,冷哼一声说道:
“传朕旨意,让王承恩和曹化淳按东西厂划分区域严查各部院有司衙门在职官员,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全力配合,枉法者平九族!”
“方正化,你内行厂的人最近没甚么大事,也将内廷人员查一查,名单尽快交给朕,该裁的朕就裁,该换的朕就换,省钱!”
方正化一直负责内廷,外头的事儿基本东西两厂和锦衣卫都安排得差不多,内厂番子们早就闲得不行,听到这话,他立时打了鸡血,上前拍着胸脯保证说是必定完成任务。
崇祯皇帝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又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