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士人常说粗鄙武夫,但是相较于那些真正的兵,这些基础庞大却四不像的军户,甚至不够格被称为“武夫”。 在出丁同时,社会地位上,军户亦低于一般民户和官兵。 就连民户对军户也时常鄙夷嫌弃,就像文人和兵伍的区别,民户若与军户通婚势必连累自己的子女和全族。 军户丁男仅许一人为生员,民户则无限制,正军户五丁以上方许充吏,民户二丁以上即可充吏。 民户有罪,往往以充军处罚,军户则不许将子侄过房与人,防止后代因此脱免军籍,钻了军户大家庭的漏子。 兵丁征戍远方,军装盘费数目很大,洪武、永乐时朝廷尚能充足保持军户们的军装盘费,但自万历末年以来,朝廷所给便是杯水车薪了。 就拿万里末年的萨尔浒之战来说,朝廷调动了自三大征以来人数最多的八万多人,想要直接将有些崛起势头的建州剿灭。 尚且不说成败等事,只说这八万多大军的组成成分,可战的精锐正兵实际上只占据了其中很少一部分。 当时延绥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四处,发兵共约两万五千人,但是又分正兵、卫所兵和基本军户。 这大约两万五千的四镇兵马,真正吃饱穿暖,勉强能从朝廷那边拿到补偿有些战斗力的正兵,其实只有万人不到。 余下那些,一小部分是源自四镇各卫所调派来的卫所军,万历朝对卫所多多少少还有些补偿,算是个安慰。 那些人数杂多,在军中往往充当劳役而非主要战力的军户,打一次仗,他们不仅得不到任何好处,军功也完全不会分摊到他们头上。 更令人寒心的是,就连他们全部的出征盘费也是完完全全的自给自足。 崇祯皇帝此番在永平府的试水,实际上就是想看看会遇到什么阻力,若军户制度不有所改观,再怎么搞也只是一时之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