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史上最强崇祯》


    第(2/3)页

    “放这儿,朕待会看。”

    崇祯皇帝本想直接叫他扔了,想想也还是决定一目十行的看看,万一有什么紧要大事自己意气用事给耽误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老奴告退。”

    “嗯。”

    崇祯低头去看折子,王德化倒也机灵,见皇帝似是有些乏累,便赶紧带着几个小太监出去,站在门外声色俱厉地小声道:

    “吩咐光禄寺那边,给皇上熬参汤补补身子,不能累坏了龙体。”

    “小的这就去办。”小太监点点头,赶紧从一侧转出去,直奔着光禄寺的地方去了。

    这折子崇祯越看眉头拧得越深,这些外头地方官的折子,前面十几个无一例外全都是弹劾厂卫横行不法的。

    川道监察御史林汝翥、整饬密云兵备道高斗光、河南巡按徐一范、就连赋闲在家的前蓟辽总督王永吉,都拧着脖子上了一道所谓的绝命疏。

    这些人弹劾之事,可大可小,但连在一起可就是大事了。

    比如厂卫居然敢在地方上用权利侵占田亩了,还敢勾结官员,先将还没开始的京察评级给卖了出去等等。

    这帮货不知道朕最恨的就是上下瞒报么,上次方正化都差点让朕一怒之下革了职,怎么还不长记性。

    上头三个厂公和锦衣卫掌使都老老实实,被朕训的夹着尾巴做人,你们地方上就山高皇帝远,开始执法犯法了?

    其他人弹劾的时候,崇祯都没多想,甚至都有点信了,直到见到王永吉的折子,崇祯才有些怀疑,这小子不是让朕给革职了吗。

    那他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玩意儿又是怎么呈到朕这儿来的?

    王永吉这货崇祯可太熟悉了,虽说辽东战局有点作用,不过他可不仅是历史上投了清的,吴三桂借清兵入关,很大一部分决策的就是这姓王的。

    正史对这货的记载,到甲申一六四四年就完全消失,其实这货没有消失,当时跑出关屁颠屁颠投降了鞑清。

    历史上借清军剿灭李闯的扯淡策略,就是王永吉第一个提出来的,更扯淡的是,这个扯淡策略,竟然直到南明时期,某些东林大佬还用为国策,真是蠢到家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