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旗帜-《回到明朝当海盗》


    第(2/3)页

    军器坊初成,一应炉具铜铁齐备,杨参议终于可以干事了。

    在这冷热兵器的交汇点,日本武士和蒙古骑兵只是最后的叫嚣,率先掌握枪械大炮的一方才能成为真正的主宰。

    距离自动步枪和机械化部队还很远,一步一步,首先要搞定眼前的燧发枪,逐步优化,当射速和威力到达一定程度。再多的日本武士也将死在冲锋的途中。

    机械原理对杨长帆来说从不是难点,难的是工艺和材质。

    确切的说就是铜铁的冶炼与模具的使用。

    在没有自动车床的情况下,很多东西杨长帆也只好请教老师傅。

    南北匠人,技艺的确精湛。聊什么都能聊出门道,问题在于这些全部是经验之谈,几乎所有匠艺都是师傅传徒弟,老子传儿子,一代代手把手传下来的。通过不断的摸索将传艺精湛化,用老生常谈的话来说,叫有技术没科学。

    因此随便拿个弗朗机过来,老师傅们磕磕绊绊总能仿制出来一个半个,可为什么如此制作,好在哪里,却只能说出个玄学,做出来就齐活。这一点其实跟现代社会也差不太多,制造的功夫很强,创造的成分很少。

    当然杨长帆也没指望他们创造。只是要他们提供建议,用哪里的铁,如何炼,模具怎么搞云云。

    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做出来就完事,杨长帆特别指派了几位会写字的匠人记录每个过程,对比制造结果,详细统计,不管好赖,成果必须落于纸面。保证后来有靠谱的工人可以拿起来就干。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资材与人才从不是问题。工部文书一路畅通,有赵文华撑腰基本没有搞不到的违禁品,外加巡抚胡宗宪大开方便之门。南北匠人经验充足,杨长帆的军器坊日夜兼工,距离一柄燧发枪总没那么远。

    至于沥海村人,原本有些害怕倭寇报复,但眼看沥海所人手日渐充沛,外加宣武将军庞取义亲自镇守。渐渐放下了担忧。另一方面,海瑞分田也终于轮到了沥海,在杨长帆的劝说下,杨寿全终是带头献出了田地,还耕于民,若是原先那指定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杨寿全也看不上那些田地了,家里埋的银子恨不得连全沥海都买的下。

    该来的总会来,正当杨长帆埋头于工坊灰头土脸的时候,他被亲妈亲手拉着奔回家去,房中翘儿正坐在床上美滋滋地摸着肚子,沈悯芮在旁边端茶送水。

    这场景不必说也很明了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