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资金缺口太大-《重回1991》


    第(3/3)页

    坐在原地,他半天没有讲话,一口气能吃成胖子,也很容易让自己给一口气撑死。

    这是一个取舍问题。

    这一天他都在元里县酒厂的办公室内。

    走来走去,抓在手里的电话又响了。

    还是刘义千打过来的,一接通直接开口:“柴总,你国内和温城人打过交到吗,温城商帮的呈会听说过没?”

    “温城人?”柴进有些疑惑:“认识人不少,但也不知道谁是温城的,不算是有很深的交流吧。”

    刘义千电话这头点了点头:‘你刚给我打电话不是说需要大量外汇吗,我想来想去,国内民营老板这块,也就这些人手上握着的外汇可能是最多的。’

    “只不过,利息会比银行要高点。”

    柴进脑海中忽然通透。

    温城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但人口基础庞大,早在七十年代开始,这些温城人因为种田活不下去。

    开始走街串巷,冒着被处决的危险的大胆经商。

    是国内第一个民营经济的萌芽之地。

    也是国内第一个搞民间借贷金融的地方。

    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在温城兴起了一股出国热,很多人跑到了国外经商。

    并且,温城人用吃苦耐劳、价格战等方式,在国外商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欧洲甚至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族群。

    这些人手里,肯定有大量的外汇。

    银行审批太麻烦,估计这大好几千万的外汇,还要拿到京都去审批。

    可如果通过呈会来筹集,能省去不少麻烦。

    电话里当即问道:“刘总,呈会不是那么容易加入的吧,你有门路?”

    刘义千笑着说:“我也是挂了你电话后,忽然想起来的。”

    “我有个温城很不错的朋友,他跟我讲了这种很有趣的集资方式。”

    “问题不大,你要是有兴趣,那这几天来一趟中海,我帮你引荐。”

    柴进眉头松开:“成,那明天我就过去中海和你们见面。”

    “刘总,感谢。”

    “跟我客气什么,那我们到时候再见,我现在就联系我那朋友。”


    第(3/3)页